全程導醫(yī)網 精神頻道:在門診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病人主訴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舒服。就診之前曾在多家醫(yī)院檢查過,均沒有發(fā)現明顯異常,但還是不放心,花去了家里的許多積蓄之后,才在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來到精神病醫(yī)院。經過醫(yī)生的檢查、診斷和系統治療,軀體不適癥狀得到緩解乃至消失,許多病人為此感到不解,“我怎么就成了精神病了呢?”。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yōu)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病人因這些癥狀反復就醫(yī),各種醫(yī)學檢查陰性和醫(y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有時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也不能解釋所訴癥狀的性質、程度,或其痛苦與優(yōu)勢觀念。經常伴有焦慮或抑郁情緒。盡管癥狀的發(fā)生和持續(xù)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沖突密切有關,但病人常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他們也拒絕探討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顯的抑郁和焦慮情緒時也同樣如此。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方面了解癥狀的起因,都很困難。病人常有一定程度尋求注意(表演性)的行為,并相信其疾病是軀體性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若病人不能說服醫(yī)生接受這一點,便會憤憤不平,此時更易伴有尋求注意的行為。本障礙男女均有,女性中發(fā)病率較高,潛意識中患者以軀體癥狀獲取注意和照料.為慢性波動性病程。
2、軀體形式障礙病因是什么?
軀體形式障礙確切病因尚不明,心理動力學理論認為,該病病人往往拙于探究自己內在心理,因此常堅持某種軀體性病因。通常認為下列因素有一定影響;
(1)人格基礎:孤僻、內向,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身體變動十分關注,具有自戀傾向的人格特征,可成為軀體形式障礙或疑病癥發(fā)病的人格基礎。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內向的人,在患軀體疾病時易出現短暫性疑病癥。
(2)社會心理因素:錯誤的傳統觀念,如對手淫危害的夸張或不良的醫(yī)源性影響都可促成疑病觀念。
(3)軀體因素:處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較易出現植物神經不穩(wěn)定的病狀,如心慌、潮熱等。對這類生理現象過分敏感、關注,甚至曲解,可以促成疑病觀念。
(4)心理因素:有人認為疑病癥起源于直覺和認知異常。病人??浯笳5母杏X,對思想、情緒引起的軀體癥狀作出不當解釋,導致疑病觀念。
(5)衛(wèi)生常識了解不夠,對一些疾病過于恐懼如癌癥、艾滋病等,有人聽說身邊有人因患癌癥等病突然死去,傳說有什么不適,就與自己對照,認為自己有這種病而緊張。
3、軀體形式障礙有哪些臨床表現?
(1)疼痛:這是一組經常存在的癥狀。部位常很廣泛,如頭部、頸部、腹部、背部、關節(jié)、四肢、胸部、直腸等各種性質的疼痛,不固定于某一處,可發(fā)生于月經期、性交或排尿時。
(2)胃腸道癥狀:如噯氣、反酸、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別不適。胃腸道檢查有時僅見淺表性胃炎或腸道激惹綜合征,與患者嚴重的軀體癥狀不符,難以解釋患者經常存在的嚴重癥狀。
(3)泌尿生殖系癥狀:如排尿困堆、尿潴留、或尿頻、生殖器或其周圍不適感、性功能障礙可見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礙、經期紊亂、經血過多,異常的或大量的陰道分泌物等。
(4)假性神經癥狀:常見的有:共濟失調、肢體癱瘓或無力、吞咽困難或咽部梗阻感、失音、尿潴留、觸覺或痛覺缺失、復視、失明、失聰、抽搐共濟失調、肢體癱瘓或無力、吞咽困難或咽部梗阻感、失音、觸覺或痛覺缺失、復視、失明、失聰,異樣的皮膚感覺如瘙癢、燒灼感、刺痛等轉換癥狀。但神經系統檢查不能發(fā)現相應的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害證據或陽性體征。
(5)呼吸循環(huán)系統癥狀如氣短、胸痛、心慌、胸悶、胸口堵塞干等。(6)自主神經興奮的癥狀,如心悸、出汗、口干、臉紅(或潮紅)、震顫等;二是主觀性癥狀,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燒灼感、沉重感、緊束感、腫脹感等。
4、軀體形式障礙通常分幾型?
徐州東方醫(yī)院魏賢玉說,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組精神障礙,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明確分為五型:如.軀體化障礙、未分化軀體形式障礙、.疑病癥、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持續(xù)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
5.軀體形式障礙如何治療?
(1)心理治療:
?、僦С中孕睦碇委煟航o予病人解釋、指導、疏通,令其了解疾病癥狀有關的知識,對于緩解情緒癥狀、增強治療信心有效。
?、陬I悟治療:幫助病人探究并領悟癥狀背后的內在心理沖突,對于癥狀的徹底緩解有效。
③認知治療:對于疑病觀念明顯且有疑病性格的病人,予以認識矯正治療,有遠期療效。
?、苌锆煼ǎ菏共∪肆私獍Y狀實質并非嚴重,采取接納和忍受癥狀的態(tài)度,繼續(xù)工作、學習和順其自然地生活,對于緩解疾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有效。
?、萆锓答伡捌渌矸潘芍委熂记桑蓭椭∪巳矸潘?,控制焦慮、疼痛等。
(2)藥物治療。
病人對健康要求高,對軀體反應敏感,宜選用不良反應小的藥物,且以小劑量治療為宜。焦慮、抑郁癥狀明顯者可予適量抗焦慮藥物或抗抑郁藥,往往用一種抗焦慮藥小劑量治療有效。另外,可針對軀體癥狀表現可予對癥處理,如適量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劑,在醫(yī)生指導下用。
(3)其他的,如頻譜治療、按摩治療、理療等,有一定輔助治療效果。
6、軀體形式障礙最易與哪些疾病混淆診斷?
1.軀體疾病 :這類疾病早期不一定能找到客觀的醫(yī)學證據。但最終能找到客觀的醫(yī)學證據。因此各種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要求至少半年以上病程。當起病年齡在40歲以上,軀體癥狀單一、部位較固定,且呈持續(xù)加重趨勢者,應首先考慮可能存在器質性病變,并密切觀察,不宜匆忙作出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臨床實踐表明:根據起病有精神誘因,初步檢查未發(fā)現陽性體征,患者容易接受暗示這幾點,便下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有可能導致誤診,不可不慎。
2.抑郁障礙和焦慮障礙: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常出現在軀體形式障礙中,但程度較輕。其所伴存的軀體不適主訴不多,以抑郁和焦慮的核心癥狀為主。而軀體形成障礙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多較輕。抑郁癥患者多呈現“抑郁三聯征如;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活動少”,而伴隨的軀體癥狀數目較少,且主要集中在胃腸系統。ICD-10指出,發(fā)生在40歲以后,特別是男性的軀體癥狀,很可能是原發(fā)性抑郁障礙的早期表現。
3.詐?。喊l(fā)生在監(jiān)獄、法庭、工傷及交通事故中。當事人有意識地制造或夸大各種軀體癥狀;而軀體形式障礙癥狀的產生是無意識、非自愿的。
4.疑病性妄想:患者的軀體疾病信念荒誕而脫離實際,妄想障礙或抑郁癥患者可有怪異的軀體信念,如“一個器官或身體的一部分正在腐爛”。與之辯論、解釋等均不能使其動搖,且常有其他精神病癥狀同時存在。
7、什么是疑病癥?
疑病癥是指病人以擔心或相信患嚴重軀體疾病的持久性優(yōu)勢觀念為主(疑病觀念)。病人因此反復就醫(yī),各種醫(yī)學檢查陰性和醫(y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病人有時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但不能解釋所訴癥狀的性質、程度,或病人的痛苦與優(yōu)勢觀念,常伴有焦慮或抑郁。對身體畸形(雖然根據不足)的疑慮或優(yōu)勢觀念也屬本癥。本障礙男女均有,無明顯家庭特點(與軀體化障礙不同),常為慢性波動性病程。具體表現如下:
(1)常在軀體疾病或精神刺激誘因作用下發(fā)病,表現對身體健康或疾病過分擔心,其嚴重程度與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病人為自己認為罹患的某種疾病感到苦惱,而非對疾病的后果或繼發(fā)性社會效應感到苦惱。
(2)常有敏感多疑、對健康過分關切并要求較高的個性特征,對日常出現的某些生理現象和異常感覺(如心跳、腹脹等)作出疑病性解釋。
(3)病人的疑病觀念很牢固,缺乏充分根據,但不是妄想,因為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證據不充分,才迫切要求檢查和治療。
(4)病人的上述表現不盡相同。如疑病性軀體不適明顯,伴有焦慮或抑郁者稱為感覺性疑病癥。疑病觀念明顯,但軀體不適,心境變化不明顯的為稱觀念性疑病癥。身體變形疑病癥主要見于青少年,病人堅信自己身體外表,如鼻子、嘴唇等部位。存在嚴重缺陷,要求施行矯形手術,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如果這類觀念不為解釋所動搖,帶有明顯情緒色彩,就病人文化背景而言并不荒謬,可以認為是一種病理性超價觀念。病人對有關疾病的各種讀物十分注意,閱讀后往往對號入座,加強疑病觀念。
(5)雖經反復就醫(yī)或醫(yī)學檢查,但陰性結果和醫(yī)生的合理解釋不能打消其疑慮。
(6)起病大多緩慢,病程持續(xù),癥狀時輕時重,常導致社會功能缺損。較好的預后往往與下列因素有關:急性起病;與某一軀體疾病相伴出現;病程在3年以內,無嚴重人格缺陷者;不存在繼發(fā)性獲益等。
8、什么是軀體化障礙?
軀體化障礙是軀體形式障礙的一個亞型,主要表現多種多樣、經常變化的軀體癥狀,癥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或器官,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應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轉化成軀體癥狀的方式出現。常見癥狀有胃腸道不適(如疼痛、打嗝、返酸、嘔吐、惡心等)、異常的皮膚感覺(如瘙癢、燒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膚斑點,性及月經方面的主訴也很常見,常存在明顯的抑郁和焦慮。可有多種癥狀同時存在。病人為此進行過許多檢查,均沒有陽性發(fā)現,甚至手術探查卻一無所獲。常為慢性波動性病程,并伴有社會、人際及家庭行為方面長期存在的嚴重障礙,很少能夠完全緩解。女性遠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發(fā)病,女性最早的癥狀可能與性方面的困難或婚姻、戀愛問題有關。有的病人因經常接受治療,可致藥物依賴或濫用(多為鎮(zhèn)靜劑和止痛劑)。
9、什么是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臨床上較常見,但是常不被診斷,最易誤診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癥等,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是軀體形式障礙的一個亞型,主要表現為受自主神經支配的器官系統(如心血管、胃腸道、呼吸系統)發(fā)生軀體障礙所致的神經癥樣綜合征。病人在自主神經興奮癥狀(如心悸、出汗、臉紅、震顫)基礎上,又發(fā)生了非特異的,但更有個體特征和主觀性的癥狀,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燒灼感、沉重感、緊束感、腫脹感,經檢查這些癥狀都不能證明有關器官和系統發(fā)生了軀體障礙。因此本障礙的特征在于明顯的自主神經受累,非特異性的癥狀附加了主觀的主訴,以及堅持將癥狀歸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統。具體臨床特點如下:
(1)癥狀是主要或完全受自主神經支配與控制的器官系統的功能障礙所致。
(2)最常見最突出的是累及心血管等系統(“心臟神經癥”)、呼吸系統(心因性過度換氣和咳嗽)和胃腸系統(“胃神經癥”和“神經性腹瀉”)。
(3)癥狀通常為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的特點是,以自主神經興奮的客觀體征為基礎,如心悸、出汗、臉紅、震顫;第二種類型的特點是,更具個體特異性和主觀性,而癥狀本身是非特異的,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燒灼感、沉重感、緊束感、腫脹感等。
(4)病人把癥狀歸于特定的器官或系統(與自主神經癥狀相同的系統)。但任何一種類型癥狀,都無法找到有關器官和系統存在器質性病變的證據。
(5)本病的特征臨床相在于以下三方面的結合:明確的自主神經受累、非特異性的主觀主訴,以及病人堅持將之歸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統。
(6)許多病人存在的心理應激或困難和問題。
(7)有時可有生理功能的輕度紊亂,如呃逆、胃腸脹氣、過度換氣,但這些本身并不影響相應器官或系統的基本生理功能。
10、什么是持續(xù)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
據徐州東方醫(yī)院魏賢玉介紹,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多種疾病都可以出現疼痛,甚至出現在應付人際關系時出現,是最易被誤診和浪費醫(yī)療資源導致反復就診。持續(xù)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是軀體形式障礙的一個亞型,主要表現是一種不能用生理過程或軀體障礙予以合理解釋的持續(xù)、嚴重的疼痛。情緒沖突或心理社會問題直接導致了疼痛的發(fā)生,經過檢查未發(fā)現相應主訴的軀體病變。病程遷延,常持續(xù)6個月以上,并使社會功能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