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中醫(yī)院/中醫(yī)科普知識:日常生活中,常聽到一個詞--郁悶。心中有團火,又似有股氣,吐不出來,咽不下去,這其實是肝氣不舒的表現。據研究,常容易感覺郁悶的人,與失眠、偏頭痛、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乳腺增生、抑郁癥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類人的體質,多屬于中醫(yī)氣郁體質。這類狀態(tài)緩慢持久,由情緒起病或影響情緒,繼而影響正常生活,患者痛苦異常,身心受累。
陽春三月,大地回暖,草木繁榮,人體內肝氣也會隨著環(huán)境而生發(fā),此時是疏肝氣解肝郁養(yǎng)肝血最好的時節(jié)。應用中醫(yī)各種治法,調治肝氣郁滯,可謂事半功倍矣。
氣郁體質易患多種疾病
氣郁體質的人,常悶悶不樂、情緒低沉,或情緒激動、急躁易怒,或緊張、焦慮不安,或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覺害怕或易受驚嚇,常有乳房及兩脅部脹痛、胸悶感,經常無故嘆氣,咽喉部常覺有異物堵塞,一般多失眠。
此類人易患以下疾病:失眠、偏頭痛、慢性咽喉炎(咽部異物感)、慢性胃炎、抑郁癥、焦慮癥、月經不調(周期紊亂為主)、乳腺增生、神經官能癥、甲狀腺腫等。
疏肝解郁正當時
春三月,大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時人體順應天時,體內的陽氣從蟄伏狀態(tài)開始生發(fā)舒展,像小草要鉆出堅實的大地,又像大樹要伸展枝條,抽出新的嫩枝。《黃帝內經》曰:"肝屬木。旺于春。春生之氣逆則傷肝。"肝為剛臟,喜條達而惡抑郁,在志為怒。即肝臟秉性剛硬,一向喜歡自由自在的舒展,又逢生長旺盛的春天,這時若不能條暢肝氣,就會因郁滯而傷肝。如果及時對肝郁者進行調理,則能事半功倍。
氣郁者的藥膳調養(yǎng)
中醫(yī)認為肝主疏泄,疏通全身氣機,氣郁損傷的主要是肝、脾兩臟。因此飲食調養(yǎng)以養(yǎng)肝疏肝健脾為原則。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有橙子、茴香菜、玫瑰花等。
可補血養(yǎng)肝的食物有芝麻、紅棗、桂圓、阿膠、烏雞、動物肝臟等。能益氣健脾的食物有山藥、蓮肉、紅棗、鯽魚、鰱魚、豬肚等。
二花理氣茶
原料:月季花9克(干品)、玫瑰花9克(干品),紅茶3克。
制法:以上3味研制粗末,用沸水沖泡10分鐘,不拘時溫飲,每日1劑,連服數日。功效:理氣解郁。
氣郁者的起居
起居宜動不宜靜: 氣郁者不要總待在家里,應盡量增加戶外活動,如跑步、登山、游泳、武術等;居住環(huán)境應安靜,防止嘈雜的環(huán)境影響心情;保持有規(guī)律的睡眠,睡前避免飲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腦作用的飲料。
多參加群體運動:可堅持較大量的運動鍛煉,多參加群眾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如打球、跳舞、下棋等,以便更多地融入社會。
女性尤應疏肝養(yǎng)肝
氣郁體質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比較大,而月經不調也是女性常見疾病。月經伴女性從成熟到衰老,是女性健康的關鍵。從月經可探查到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和諸多疑難雜癥的癥結所在。
中醫(yī)認為,調經的關鍵在于疏肝理氣,調補氣血。女性有余于氣,不足于血,在三月這個特殊月份,更要重視調理疏導,養(yǎng)血柔肝,滋補肝腎,尤其是肝氣郁結導致的各種月經病。
徐州中醫(y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