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就醫(yī)信息:堅守“疫”線甘奉獻
市一院腫瘤中心放療科、核醫(yī)學科和放療中心是一個充滿干勁且團結統(tǒng)一的集體,疫情期間外派支援市傳染病院與方艙醫(yī)院、赴各社區(qū)和各高校幫助核酸采樣人次數(shù)一直位列全院科室前三名。隨著社會面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本著“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原則,各科室病人數(shù)量開始激增,常年位于住院量前三位的腫瘤中心放療科更是如此。短短幾天,床位使用率就突破了200%,其中新冠陽性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但同時,全科醫(yī)護人員卻相繼出現(xiàn)癥狀,一些醫(yī)生情況還很嚴重,必須靠吸氧才能維持工作,平均每人還要照管10到15位病人,每天連軸轉沒有休息時間。為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救治患者,不少人選擇直接住在了科里。即使這樣,整個團隊依然頂住壓力,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用頑強的意志力和強烈的責任感對抗著侵擾自己的病毒,盡全力救治每一位病患。
一邊吸氧一邊堅持工作的放療科醫(yī)生
院防控辦公室負責人、科主任吳小進,在自己發(fā)著高燒的情況下,每天既要在院統(tǒng)一部署下管控協(xié)調整個醫(y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還要安排處理科內業(yè)務。他明白,學科帶頭人的勇氣與決心、發(fā)揮表率作用是整支隊伍團結和前進的支柱,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越是艱難困苦,越要披荊斬棘。”于是他和大家一起咬緊牙關,帶領團隊堅守一線,沒有請假和休息一天。副主任董海北正在市傳染病院支援,身心俱疲。當他得知科里同事紛紛病倒后,在結束支援后果斷放棄了休息,立刻回到科室補充人手,周六日也在滿負荷工作。副主任賀廣珍在親人因新冠去世的情況下,依然強忍悲痛,第一時間返崗并堅持工作,踐行著醫(yī)者的奉獻精神??聘敝魅巍⒑酸t(yī)學科負責人王偉在知曉科室的困難后,也絲毫沒有遲疑,帶領核醫(yī)學科的醫(yī)生們前來支援。他們自己、家人甚至孩子都感染了病毒出現(xiàn)癥狀,“但我們忙得無暇照顧生病的親人,更顧不上自己的情況了,必須堅持把科里的工作做完,因為那些病人更需要我們。”
同樣回科支援的還有醫(yī)師史凌云,此時正在外深造,聽聞科室同事帶病堅守已達極限,馬上給導師和學校申請,脫下實驗服換上白大褂,回到臨床一線,幾天后自己也“中招”了,但仍在發(fā)著高燒的情況下與同事們堅守在一起,白班、夜班從不耽誤。醫(yī)師徐赫遙一家人中有多名醫(yī)務工作者,在這個階段都承受著事業(yè)和身體帶來的雙重壓力,同時還有個未滿一歲的孩子需要照顧,即使如此,家人們仍非常支持他在一線的工作,他和同事們一起帶病堅持,沒有一絲怨言。此時此刻,對病人強烈的責任心成為了每個人的源動力,許多年輕醫(yī)生已經到了“忘我”的程度:有的過度疲勞,在查房時暈倒在病床邊;有的孕吐反應嚴重,即使在嘔吐后來不及補充食物,仍繼續(xù)忙著救助患者;有的剛動過手術還沒恢復,卻一直持續(xù)工作“不下火線”。困難面前,他們默默地奉獻著,用行動踐行著醫(yī)者的使命與初心,守護著病人們的生命安全。
醫(yī)生們幫助救治呼吸困難的同事
巾幗披堅展風采
“放開”收治之后,護理團隊的各項工作量明顯增加。和醫(yī)生一樣,護理人員也陸續(xù)“中招”,減員嚴重,加上調派人員支援其他科室,工作量是正常時的好幾倍,加班到深夜變成了常態(tài),但從沒有人因此叫苦喊累。為了工作能正常開展,保障患者的救治和護理,大家在信念和責任心的驅使下默默堅守,只要癥狀稍有緩解,便主動返崗工作。護士吳莉婷高燒仍堅持上完大夜班,因為她知道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堅持,誰都不容易。由于一天的忙碌,護士曹叢到了接近下班的時候才感到發(fā)熱、全身酸痛和乏力,但只短暫休息了幾分鐘就主動返回崗位,繼續(xù)加班完成工作。有幾名護士在指脈氧已經低于95%,心率超過100次/分的情況下仍堅持到交班后才吸氧治療。內科綜合病區(qū)也是如此,護士長王賀發(fā)著燒仍堅持聽班,手機保持通暢,夜里更是住在科里隨時準備頂班。辦公班護士張莉知道科里缺人后,在家只休息了一天便毅然返回科室?guī)Р」ぷ鳌晌回熑谓M長鹿倩、李翠翠也是連續(xù)作戰(zhàn),每天反復穿梭于病房中,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輸液,從沒提過“休息”二字。其他護理人員也是隨時待命,一旦有人病倒,立刻毫無怨言地頂上去。常常一天下來,護士們來不及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飯,但大家不僅沒有退縮,還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每天微笑對待患者,認真護理、耐心答疑,得到了病人及家屬們的廣泛贊譽。
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的護理團隊
一邊輸液一邊工作的護士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