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礦總頻道:42歲的王先生躺在病床上告訴家人,自己到徐礦總醫(yī)院心內科就診,被醫(yī)生留住不讓走了!家人非常疑惑:早上好好的,還送孩子去幼兒園,怎么一會兒工夫就住院了?
王先生說,上次寒潮來的時候就感到胸前區(qū)不適。但是覺得自己年輕,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當天早上送女兒上學后感到一陣胸悶。他堅持在單位上了一上午的班,下午胸悶癥狀沒有緩解,于是來到徐礦總醫(yī)院,找到心內科郝驥主任醫(yī)師求助。
沒有“三高”愛運動咋還“梗”了?
王先生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史,他還向郝驥透露,自己有長期鍛煉的習慣,前一段時間還完賽了徐州馬拉松。
郝驥為王先生做了初步檢查。心電圖提示患者心肌供血不足。雖然王先生不是典型的心梗癥狀,但郝驥還是建議王先生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王先生聽從了醫(yī)生建議,當即辦理好住院手續(xù)。
問診得知,王先生平時有抽煙、喝奶茶的習慣。因為女兒喜歡喝奶茶,所以每次給女兒買奶茶的時候都會犒賞自己一杯。此外王先生工作壓力較大,經常熬夜。
經過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王先生的前降支和回旋支等多處血管被堵塞,最嚴重的一處堵塞達90%以上。
所謂心梗,是心肌梗死的簡稱。通常是由供應心臟的動脈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發(fā)生破裂或者糜爛,進而繼發(fā)血栓形成、血管痙攣或者遠端血管栓塞,從而導致心肌嚴重而持久的缺血,引起心肌的壞死。
冬季是心梗的高發(fā)季節(jié)
“所以心梗的罪魁禍首,就是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斑塊。”郝驥介紹,“動脈粥樣硬化一般發(fā)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尤其需要提防心梗的發(fā)生。”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jié)奏加快、不當飲食等多種因素,導致冠心病和心梗的發(fā)病越來越年輕化。冬季氣溫下降,是心梗的高發(fā)季節(jié),所以尤其需要注意。
“典型心絞痛有5大特點,包括胸痛(胸悶)的部位、性質、誘發(fā)、緩解因素及持續(xù)時間。”郝驥說,“心絞痛發(fā)作的典型部位,是在胸骨中下段,但有時會發(fā)生偏移,從下頜、頸部、上腹部到臍部以上的各種疼痛不適,都有可能是心絞痛,范圍非常廣,有時還伴有左(雙)肩背、左(雙)臂的放射痛。急診科醫(yī)生和心內科醫(yī)生有一個共識:‘下頜以下,腹部以上的疼痛,首先排除心梗。’”
最危險的是無痛性心梗,通常會出現在高齡老人、糖尿病患者身上,患者感覺不到疼痛,但可能出現胸悶、呼吸困難、惡心嘔吐、出汗、血壓下降等癥狀,也應高度警惕急性心梗。
這些生活方式正在“掏空”你的心臟
首先是熬夜。當代年輕人生活與工作的節(jié)奏都比較快,經常會因為工作需要而長時間加班,或是晚上應酬聚會熬到很晚才回家休息,長期處于一種無規(guī)律且忙碌疲勞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很多人的身體都會出現積勞損傷,導致血管壓力增大,容易造成血管痙攣或血液流通不暢的情況,增大心肌梗塞的發(fā)病率。
其次是情緒壓抑。現代職場競爭激烈,職場如戰(zhàn)場,年輕人經常會遇到很多的壓力和打擊,如果不能及時調節(jié)自己心理狀態(tài)的話,就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長期被負面情緒困擾,會導致身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失調,引起血管收縮過緊,使血壓上升誘發(fā)心梗。所以,年輕人要善于自我調整情緒,排解心中郁悶。
還有一點就是飲食不健康。很多年輕人在飲食方面不注意健康,經常吃過多的油炸類和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或是口味較重,貪吃辛辣和重鹽的食物。久而久之這些習慣都會造成身體代謝功能的損傷,導致血液中脂肪和雜質成分增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引起血管堵塞。
最后就是不愛運動。當身體運動量不足時,很多過剩的脂肪和熱量會在體內囤積,造成血壓升高、血脂升高、膽固醇升高。
郝驥強調:數九寒天已經到來。隨著氣溫的下降,人體血管會收縮,導致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進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原先血管的彈性就比較差,相對而言就更容易發(fā)生收縮、痙攣等。
低溫會引起心率和血壓的升高,增加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可能性。而冬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體溫下降的環(huán)境中,全身需要更多的熱量來保暖,心臟就需要射出更多的血液,心臟的負荷會增加,就容易發(fā)生供血不足,導致心肌梗死的情況。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