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中醫(yī)院/中醫(yī)頻道:斑禿是一種驟然發(fā)生的斑塊狀脫發(fā),多無自覺癥狀,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少數人發(fā)展成為全禿或普禿。根據多年的臨床研究,徐州中醫(y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陳蘇表示,斑禿的基本病機是肝腎不足為本,風盛血瘀為標。
病機不同 用藥有別
1.肝腎不足為本:導致肝腎不足的原因可從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兩方面分析。其一是患者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其二是后天致肝腎不足。斑禿患者臨床常表現為淡紅舌或紅舌,薄白苔或少苔,脈細或數或弦等肝腎不足的舌象和脈象。
據此,我們擬六味地黃湯為基本治療經方: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菟絲子、丹參、黑芝麻、蒲公英、黃芪、制首烏、甘草等。在此方的基礎上,根據患者標實的情況進行加減治療。本方以六味地黃丸為核心,三補三瀉,使腎水得充,肝木得養(yǎng);又以菟絲子滋補肝腎,則精血恢復上榮。
2.風盛血瘀為標:其一風盛。治療方面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內生之風邪加白蒺藜、牡蠣潛陽熄風;外感之風邪加桑葉、蔓荊子疏散頭面部風邪。白蒺藜、牡蠣皆入肝經,平肝潛陽熄風。蔓荊子入太陽經,在疏散風邪的同時,具有引藥上行的作用,可以加強諸藥在頭部的治療作用。
其二血瘀。此類患者臨床表現為情緒壓抑,局部頭痛,頭發(fā)枯燥無華,舌暗紅、偶見瘀斑,苔少或薄白,脈弦細等血瘀之證。我們常用逍遙散加減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芍赜玫?,丹參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清熱涼血、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能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加強毛囊營養(yǎng),促進毛發(fā)再生。
分階段多療程治療
在臨床治療斑禿的過程中,還需強調以下幾點。
1.重用黃芪等補益藥物
在斑禿后期治療中,要用好黃芪。我們認為斑禿患者常常表現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不能像常人一樣抵御虛邪賊風的攻擊,而黃芪具有補益強健體質、抗衰老、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等作用。臨床中凡見到聲低懶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的斑禿患者,黃芪的量一般要用到30g左右。
2.內服藥物需分階段多療程治療
斑禿的治療需根據病機,分早晚兩個階段、多個療程治療。一般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需要3~6個療程或更多療程。稟持標本兼治的理念,在疾病的早期,正虛邪盛,治療應扶正祛邪并重,重視祛風活血化瘀;在疾病的后期,病機表現為以正虛為主,治療側重于補肝腎、補氣血,重用黃芪等補益藥。
后期患者因長期服用滋補藥物常出現納呆、便溏、夢多等脾不健運和濕邪困脾的表現,臨床常輔以健脾補氣祛濕等藥物,常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
3.注重心理治療,解除患者思想負擔
不少斑禿患者常因對外觀的擔心而產生較重的心理精神負擔,這種負面精神因素通過人體內分泌、免疫系統(tǒng)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緊張性增高,毛細血管持續(xù)性收縮,毛囊營養(yǎng)障礙而脫落,會加重本病的發(fā)展。
徐州中醫(y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