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中醫(yī)頻道:都說月經是女人健康的晴雨表,月經正常與否,往往與女性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記者從市中醫(yī)院婦科月經病專病門診了解到,前來就診的患者中,有1/10因月經量少而飽受困擾。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婦科(內分泌)專業(yè)負責人歐曉青主任中醫(yī)師指出,長期月經量少,容易造成女性思想負擔,可能影響生育,甚至會引起閉經,嚴重者會造成卵巢早衰。她建議廣大女性,發(fā)現月經異常應及時就診,避免錯過較佳治療時機。
月經量少是種病,或可導致卵巢早衰
月經病是婦科常見的疾病。據了解,正常的月經周期為21-35天,平均28天,持續(xù)2-7天,平均失血量20-60ml。凡出現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異常,或伴隨月經周期或絕經前后出現一系列癥狀的病癥,統(tǒng)稱為月經病范疇。
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婦科(內分泌)專業(yè)負責人歐曉青主任中醫(yī)師介紹說,常見的月經病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不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閉經等等。就臨床來看,月經過少的女性占比不少,約占月經病專病門診就診人群的1/10。
月經過少是中醫(yī)的病名,古籍又稱“經水澀少”“經水少”“經量過少”。一般認為,月經量少于20ml為月經過少?,F實中,有人覺得月經量少,自己也樂得省心,也有人因為月經來得少而擔心自己身體患有惡疾,整日惴惴不安。對于這兩種情況,歐曉青主任中醫(yī)師表示,均不可取。
她指出,長期持續(xù)月經過少,可能會影響生育,甚至會引起閉經,嚴重者會造成卵巢早衰,因此,提醒女性應對此病引起重視。另一方面,如果確實有月經過少的問題,也不要一味地給自己施加心理壓力,及早發(fā)現及早治療,以免錯過較佳的治療時機。
高三女生經少腹痛,中藥調理改善病情
最近,就讀高三的陳同學(化名)因月經量少,腹痛時作而前來就醫(yī)。據介紹,除了月經量少,還經常感到疲乏、怕冷,此種癥狀已經持續(xù)了好幾個月。
檢查發(fā)現,陳同學的性激素及甲狀腺功能無明顯異常,子宮附件也無明顯異常。中醫(yī)面診,發(fā)現面色較暗,舌淡紫有瘀斑脈細澀。
“陳同學的問題與其學習壓力大,長時間久坐不動大有關系。”歐曉青主任分析說,中醫(yī)認為,壓力大致肝氣郁結,則氣滯血瘀;思慮傷脾,久坐傷腎,脾腎受損,則氣血不足,所以胞宮失養(yǎng),致使月經過少。對此,應予中藥破血逐淤,采用益氣溫陽劑治療。
治療一周后,陳同學的腹痛癥狀明顯改善,疲乏及怕冷也有好轉。鞏固治療一周后,癥狀基本消除。歐曉青主任又改用行氣活血,益氣養(yǎng)血之方,治療至行經,患者經量明顯改善。月經后鞏固治療一周期,經量如常。
歐主任指出,對于青春期月經量少的患者,常規(guī)要通過彩超了解子宮大小、卵巢大小及內膜厚度,排除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卵巢腫瘤等情況;通過性激素、甲狀腺等檢查,了解內分泌情況;然后通過辨證論治,以中藥調理為主,生活調適,從而改善病情。
宮腔黏連可致月經異常,生育期女性治療須謹慎
據了解,引起月經量少的原因較為復雜,有功能性因素,也有器質性因素,因其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相同。若是生育期女性出現月經量少的情況,此時首先要明確病因。
歐曉青主任說,針對生育期有流產等宮腔操作史的病人,應通過宮腔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通過性激素、甲狀腺、胰島素、易栓癥、AMH、抑制素B等相關檢查,了解卵巢功能及身體狀況;通過彩超了解子宮大小、卵巢大小、內膜厚度,綜合以上檢查結果來判斷患者病情。
她指出,宮腔黏連是一個慢性、復雜、疑難的疾病,常繼發(fā)于子宮受手術創(chuàng)傷(流產等)之后。子宮內膜基底層被纖維組織替代,形成瘢痕和纖維粘連帶,從而出現月經量少、閉經、周期性腹痛、不孕或反復流產、早產或胎盤植入等。
“我們認為,有宮腔黏連的病人首先要通過宮腔鏡手術分離黏連,術后配合抗炎、機械性防粘連、雌激素促進內膜生長、中藥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陰劑內服及保留灌腸。并配合物理治療等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子宮內膜生長,從而改善月經量。對無明顯宮腔粘連的患者,依據辨證論治,多以理氣活血,益氣養(yǎng)血為治療原則,中藥口服及灌腸,必要時配合雌孕激素等相關治療以獲效。”歐曉青主任如是說。
想要避免卵巢早衰,可借助中醫(yī)治療“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在中醫(yī)院月經病門診,因月經量少就診的病人逐年增多。對此,歐曉青表示很無奈。她介紹,現代醫(yī)學認為,當機體受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如精神緊張、營養(yǎng)不良、代謝紊亂、慢性疾病、環(huán)境和氣候驟變、飲食紊亂、過度運動、酗酒以及其他藥物影響時,可通過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調節(jié)或靶細胞效應異常而導致月經失調。
“一旦精神緊張、生產、勞累、熬夜增多、貪涼等,就會導致卵巢供血減少,卵巢功能下降,出現月經量減少。”
另外,中醫(yī)理論對月經量少也有著深刻見解。中醫(y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受之于父母,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月經來潮);肝主疏泄,主藏血,具有調暢情志,調暢排卵與行經,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機能;“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統(tǒng)血,充養(yǎng)先天之精,有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的功能;“沖為血海”“任主胞胎”。因此,女性的月經來潮、生育與腎、肝、脾以及沖、任脈密切相關。
有研究表明,女性在37歲左右卵巢儲備能力下降速度最快,這就為廣大女性敲響了警鐘。要知道,卵巢功能減退甚至衰竭會加速女人衰老,同時,卵巢早衰大多不可逆轉。月經異常則是卵巢早衰的一大表征。
歐曉青主任表示,中醫(yī)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開設的月經病專病門診旨在為月經異?;颊咛峁┤芷诘姆乐卧\療,幫助女性盡可能地避免卵巢早衰。她建議,為保持正常的卵巢功能,女性朋友日常生活中應維持正常體重、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長期熬夜、貪涼以及不必要的宮腔損傷,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治基礎病。另外,出現癥狀要及時就診,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王仁飛)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