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兒童醫(yī)院/小兒泌尿外科:熙熙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這不,趁著放假的時間,熙熙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跟其他同齡小伙伴又玩得甚是瘋狂,兩天后,熙熙小便時發(fā)現(xiàn)尿尿有點點紅色,但是精神、睡眠、進食均與平素一樣,也沒伴有尿痛、尿頻、尿急、頭暈、頭痛等癥狀,便跟媽媽說,媽媽聽了后嚇了一跳,趕緊帶他去附近的醫(yī)院檢查。醫(yī)生在詳細了解情況及檢查后告知媽媽:由于熙熙目前無特殊不適,暫時考慮可能是劇烈運動后的一過性血尿,建議讓熙熙多休息多喝水,2天后再回來復查。2天后,熙熙的尿液顏色終于恢復正常了,復查的結果也沒事,媽媽這才松了一口氣。
正常小兒尿液的顏色是無色透明或呈淡黃色,里面含有微量蛋白及少量紅細胞。在臨床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家長,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尿液的顏色有些異常,尤其是出現(xiàn)“血尿”時,便緊張不已,或者是在尿常規(guī)檢查時發(fā)現(xiàn)潛血出現(xiàn)有“+”時,都足以讓家長們驚恐萬分,擔心是否是孩子的腎臟受到了損害還是其他疾病所發(fā)出的訊號。那么,孩子出現(xiàn)“血尿”真的都是異常的么?家長應該要怎樣對待孩子的“血尿”?
孩子出現(xiàn)“血尿”莫驚慌失措
當發(fā)現(xiàn)孩子尿液顏色發(fā)紅時,家長先不必驚慌失措,先排除一下孩子在拉出“血尿”前是否有過這些情況:是否吃了某些含有顏色的食物或蔬菜:如紅色火龍果、黑莓、莧菜、甜菜等,或者是否服用了一些能使尿液呈現(xiàn)紅色的藥物:如利福平、鐵劑等。如果是,那么停食用這些食物或藥物后,觀察一段時間尿色是否會恢復正常,第二,需要觀察孩子是否伴有尿痛、尿頻、尿急、頭暈、頭痛等癥狀,如果均無以上癥狀,也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觀察尿色。
對于一個活動量比較大的小孩來說,如果除了尿色呈紅色外,并無其他特殊不適時,也有可能是劇烈運動所致的血尿,劇烈運動時,腎小球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因供血不足導致排列位置改變而造成細胞間隙增大,紅細胞通過這些增大的間隙逃逸了出來,于是便出現(xiàn)了血尿的現(xiàn)象,這種血尿是與運動強度過大有關的一過性血尿,注意休息后血尿一般可消失,對健康沒什么大礙,家長無需太過于恐慌。
還有一種血尿常發(fā)生于學齡期,特別是身材較瘦弱的兒童,在身高迅速增長、腰椎過度伸展時,由于左腎靜脈受壓引起其血液動力學改變而致左腎出血,可有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反復發(fā)生,同時伴有左側腰痛,但無尿蛋白等其他異常,這種現(xiàn)象叫胡桃夾現(xiàn)象,或稱左腎靜脈受壓綜合征,一般可借助超聲以明確診斷。明確診斷后可不必太過于擔心,因為這種血尿通常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
引起小兒反復血尿的六種疾病
但是,如果孩子血尿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又伴有尿痛、尿頻、尿急、頭暈、頭痛等癥狀時,則需要進一步檢查,一般尿常規(guī)、尿紅細胞位相細菌學檢查、超聲、腎穿等都是常用的檢查手段,以揪出造成血尿的“真兇”。
疾病一、泌尿系統(tǒng)感染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時,小兒可出現(xiàn)血尿,除血尿外,通常還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刺激癥狀,小嬰兒還可表現(xiàn)為發(fā)熱、拒食、排尿時哭鬧等,當然,也有一些小兒只是單純以血尿為首發(fā)癥狀的。對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引起的血尿通常可通過做尿培養(yǎng)+藥敏以明確,以看看感染的原因是細菌、病毒、支原體、霉菌還是寄生蟲等所引起的。
疾病二、泌尿系結石
泌尿系統(tǒng)是一個管道系統(tǒng),管腔通暢才能保持正常功能,當泌尿系統(tǒng)結石時可造成尿路的血管壁破裂出血而形成血尿,腎、膀胱、尿道結石均可引起血尿。這種因結石而引起的血尿,患兒在排尿時通常還可伴有上腹或腰部的絞痛。
疾病三、急性腎小球腎炎
有些患兒在感冒之后也會發(fā)生了血尿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感冒病毒侵襲時,機體免疫功能紊亂,身體中的病毒抗體與病菌結合成一種免疫復合物,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腎臟,最后沉積到腎小球上而引起急性腎炎,除此之外,鏈球菌感染(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等,也是誘發(fā)腎炎的常見原因。急性腎炎患兒排尿時一般不會疼痛,但可伴有發(fā)熱、尿少、尿中有血或蛋白尿(即尿中泡沫增多)、浮腫等,患兒常因浮腫而被送過來醫(yī)院治療。急性腎炎經過積極治療后,一般恢復較好,出院后再定期復查即可。
疾病四、腎損傷
小兒腎臟組織比較脆弱,對外力的防御能力較差,當出現(xiàn)摔傷等較強的外力作用時,容易導致腎挫傷、腎裂傷、腎蒂損傷等腎損傷。腎損傷患兒以血尿為最常見的癥狀,而且患兒因腰腹部疼痛而喜臥受傷側,并屈腿以減輕疼痛感。除了外傷造成的腎損傷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是藥物所造成的腎損傷,這多為人為的因素所致,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喂藥時,由于用藥不合理,如數(shù)種藥合用、短時間內重復、疊加用藥、用藥劑量過大等,結果因血藥濃度在短時間內過高而導致血尿,因此,要預防小兒藥物性血尿的發(fā)生,家長們在給孩子用藥時應注意遵醫(yī)囑執(zhí)行,嚴格掌握劑量和適應癥,如果因疾病的需要要使用腎毒性的藥物時,也應注意監(jiān)測腎功能,以避免或減少對腎臟的損害。
疾病五、腎型紫癜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毛細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以廣泛的小血管炎癥為病理基礎,典型者皮膚有紫癜,其中腎型紫癜常見于過敏性紫癜的急性期或恢復期,腎型紫癜在皮膚紫癜還不明顯時,往往容易被誤以為是腎炎或腎病,發(fā)生腎型紫癜時,腎臟改變多為局灶性腎小球病變,臨床上可有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及蛋白尿,因此,對于過敏性紫癜患者,也要常規(guī)復查尿常規(guī),以免延誤了病情。
疾病六、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風濕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及維生素K、維生素C缺乏等,也可引起血尿。
總之,小兒尿色呈現(xiàn)紅色時,家長既不用過度恐慌,但也不可大意,應及時帶小兒到醫(yī)院,請專業(yè)的醫(yī)生在排除了生理性血尿后再進一步進行診斷,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