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曼氏和謝爾莫氏的報告指出,泌尿道異常合并有尿道下裂癥者約占5.5%~33%。而費爾東氏的報告顯示,尿道下裂的發(fā)生率與泌尿道異常并有尿道下裂的發(fā)生率并無區(qū)別,均占11.3%。
羅斯氏等人一致發(fā)現(xiàn),約有15%的尿道下裂病人,同時患有一側性的隱睪癥或疝氣。 尿道下裂依其尿道口的位置不同而區(qū)分為龜頭型(占40%~50%),陰莖型(占20%~30%),陰道陰囊接口型及會陰型(合占10%~15%),除了絕大多數(shù)的龜頭型不需要治療之外,其余的均需手術矯治。
若尿道下裂合并有兩種隱睪癥者,常被父母誤以女兒身撫養(yǎng)而不知,這種假性陰陽人若不矯治,將影響其終身幸福。尿道下裂若不矯治,不僅有礙美觀,且需蹲著解小便,異于正常男孩,影響小孩心理甚至成年成家。不但影響夫妻生活,且因射精時精子無法直接進入陰道內三分之一處而致不孕,易遭婚姻不幸。
矯治尿道下裂,必須遵守以下幾點原則:矯治僅限于手術治療。但龜頭型無病性勃起,因為有良好的尿柱且維持正常的方向,則順其自然不需矯治。然而50%這類的病人尿道口狹窄,影響排尿,則僅需施尿道口切開術。絕大多數(shù)的文獻主張,對于有尿道下裂的小孩避免施包皮環(huán)切術,因為矯正痛性勃起及尿道重建時,最需要多余的皮膚,這種原有的包皮最為理想。矯治包括兩個步驟,一為痛性勃起的矯正;另一為尿道重建,使尿道開口于近龜頭處,維持直立排尿姿勢。
從手術的觀點看,克利畢氏認為在幾歲時施陰莖變直手術并不重要。但西塞氏確信,假如病人在適當?shù)哪挲g以前若不矯正痛性勃起,則海綿體腹側的血流空間有潛在萎縮的危機,能使痛性勃起變得更復雜,所以他主張陰莖變直手術宜趁早施行。米蘭氏也發(fā)現(xiàn),陰莖腹側彎曲的程度隨小孩的增長而加大。
另外,為避免小孩的自尊心遭受打擊而養(yǎng)成自卑感及害羞的人格,影響心理健康,這種矯治手術最好能在小孩入學之前施行。黑金氏與克利畢氏認為,手術后陰莖勃起會影響傷口愈合,所以他們主張手術前數(shù)天及手術后宜給予適量的女性激素以予抑制,但對于十幾歲的小孩或年輕的成人即使給予大量的女性激素,其作用并不顯著。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手術后所引起的勃起麻煩,最好所有矯治的手術均在小孩入學前完成。
至于矯治的方法,可分為多次矯治法與一次矯治法。所謂多次矯治法,就是將痛性勃起的矯正與尿道的重建手術分次完成,而兩次手術之間至少需要半年。痛性勃起的矯正系指將尿道口遠端的纖維束去除而使陰莖變直,然后利用冗長的包皮填補缺損的皮膚,以此次作為將來重建尿道的基礎。一次矯治法,系指痛性勃起的矯正與尿道重建手術一次完成。
重點推薦:徐州市兒童醫(yī)院小兒泌尿外科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