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信心之人,常對自己的決定缺乏自信,便隨大流以求與他人保持一致,去應驗一句“人隨大流不挨罰,羊隨大群不挨打”的古訓。
有些朋友們們問:自卑又是怎么樣產生的呢?其實,自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就認為:人類都有自卑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當我們小的時候,看到別人長大而自卑;當我們大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別人比我們更有錢;當我們有錢的時候,看到別人比我們更富年輕力壯,這些都會在我們心底里產生自卑。這樣看來,自卑其實是不可怕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卑也是推動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擔是,如果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自卑,而不原去進行自我突破的話,那么自卑對你來講就是非常有害的。
一般來說,自卑感的產生與主客觀因素及和自我評價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其表現(xiàn)有三:
1、 膽怯封閉:
一些人由于深感受自己不如別人,主人在與人交往或者從事某項事業(yè)中必敗無疑,于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參與競爭,不干有風險的事,堅信“安全第一”。越是封閉自己,越是對自己沒有自信,造成不良循環(huán)。事實上,我們發(fā)現(xiàn)自卑的人還少會主動與人交往,在一些有激烈競爭事業(yè)中更難覓芳蹤。
2、 自傲逼人:
即人們常說的過分的自卑以過分的自尊表現(xiàn)出來,尤其當屈從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時,就采用好斗方式。有自卑感的人,他們比任何人更注意到不讓自己被別人發(fā)現(xiàn)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當他認為別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時,便采用這種好斗的方式阻止別人的了解。人們常發(fā)現(xiàn)這種人動輒就會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尋找借口釁事。其實,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反而暴露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3、 跟隨大流:
喪失信心之人,常對自己的決定缺乏自信,便隨大流以求與他人保持一致,去應驗一句“人隨大流不挨罰,羊隨大群不挨打”的古訓。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努力尋找他人的認可。我們發(fā)現(xiàn)對自卑者來說的一個“規(guī)律”:他們在做了某一件事之前就想:別人是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這樣做會讓人笑嗎?會不會被認為是出風頭不?在做了事之后,又想:不知會不會得罪人?如果剛才不怎樣做就會更好等等??偠灾?,求同心理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