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婦幼頻道: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人們與化療、放療相比較會有些陌生,那么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依據是什么呢?乳腺癌腫瘤中,存在一種雌激素受體(ER)或孕激素受體(PR),一旦患者體內雌激素與這些受體結合,將刺激腫瘤細胞的生長。徐州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醫(yī)師趙健介紹說:內分泌治療就是通過藥物治療,阻斷雌激素與這些受體的結合或抑制雌激素的生成,起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降低復發(fā)率和轉移風險。因此,內分泌治療的選擇與否,關鍵在于雌激素受體是否是陽性。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頗重要
子宮內膜增厚不會增加患癌風險 在臨床工作中,有些患者對于三苯氧胺的內分泌治療存在某些偏見。她們認為,長時間服用三苯氧胺將會出現(xiàn)子宮內膜增厚的副作用,進而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其實,三苯氧胺的內分泌治療在預防乳腺癌復發(fā)和轉移的正作用,遠遠大于子宮內膜增厚的副作用。很多臨床研究已經證實,子宮內膜增厚與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為了防患于未然,患者在接受三苯氧胺治療時,如果出現(xiàn)陰道流血、白帶有異味等情況,應該及時去婦科進行相關檢查。同時也建議患者不要頻繁去做婦科B超檢查,一般而言,一年只需做1次~2次即可。如果子宮內膜明顯增厚時,可暫時停藥。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醫(yī)師趙健介紹說:總之,乳腺癌是一種激素依賴型的腫瘤,它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人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相關代謝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內分泌治療對于術后乳腺癌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據統(tǒng)計,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比沒有接受此項治療的患者,可以相對降低復發(fā)風險達20%~30%。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時間和藥物應因人而宜 “內分泌治療具體應該多少時間,一年?五年?還是終身治療?”這是門診患者經常問及的一個問題。需要明確的是,由于手術后1年~3年是乳腺癌患者復發(fā)、轉移的高峰期,因此,臨床上推薦內分泌治療至少應堅持5年,部分被證實淋巴結陽性的高危人群可能需要堅持更長的時間。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藥物品種繁多。主要有以三苯氧胺為代表的抗雌激素制劑,以弗隆、瑞寧得為代表的芳香化酶抑制劑,以諾雷得為代表的卵巢抑制劑。三大類藥物如何使用是許多患者和家屬關心的問題。
抗雌激素制劑和芳香化酶制劑同為口服型的內分泌治療藥物,一般都需要堅持至少5年,三苯氧胺可用于絕經前后的患者,而芳香化酶抑制劑只能用于絕經后患者。當然絕經后患者也可先用三苯氧胺以后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劑。卵巢抑制劑則適用于絕經前的婦女,因為絕經前的婦女雌激素相對比較高,選用這種制劑,可以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抑制腫瘤生長、降低復發(fā)風險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淋巴結有轉移、腫瘤分化比較差,或者年紀小于40歲的乳腺癌患者效果比較好。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醫(yī)師趙健介紹說:乳腺癌的復發(fā)和轉移經常讓人談之色變,隨著內分泌治療的不斷進步,它在降低復發(fā)、轉移風險方面起著頗為重要的作用。值得關注的是,內分泌治療的成功與否與準確的病理診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及積極的隨訪策略密切相關,無論醫(yī)生、患者還是家屬都應該以積極正確的心態(tài),認識和接受內分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