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就醫(yī)故事:近日,患有重度心功能衰竭的李先生和丁老伯在我院心內科接受了心臟再同步化(CRT)治療。據(jù)悉,這是我院第一次獨立完成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手術,我院也成為徐州市唯一能夠獨立開展此項技術的醫(yī)院,心臟診療中心副主任韓冰也成為本地區(qū)能自主開展該項技術的第一人。
39歲的李先生胸悶、氣短癥狀已經(jīng)有5年了,一開始提重物覺得費勁氣喘,慢慢發(fā)展到稍稍干點家務活就覺得力不從心。經(jīng)過診斷,確定他得的是“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一直以來靠藥物保守治療。近一個月來,他的胸悶、氣短癥狀較之前更加嚴重,不能平臥并且雙下肢浮腫久不消退,來到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就診后發(fā)現(xiàn)他的心臟明顯增大,心功能不全達IV級,病情危重。
而在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住院的63歲的丁老伯也是一位“擴張型心肌病”、“心衰”的患者。近一個月來,丁老伯在胸悶、氣喘心慌的同時還伴有惡心,上腹飽脹等不適感。入住我院后經(jīng)強化藥物治療,癥狀改善不明顯。
6月3日及8日,在副主任韓冰的主持下,我院心臟診療中心分別為這兩位心衰患者在局麻下實施了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手術。術中,經(jīng)左側鎖骨下靜脈穿刺,將起搏電極分別植入左心室和右心室,并將一種特殊的心臟起搏器埋置于胸部皮下。整個手術過程僅在患者的胸壁處留有一處只需縫合五、六針的創(chuàng)傷。歷時兩個余小時,手術成功完成。經(jīng)術后觀察,患者心電圖QRS波時限明顯縮短、心臟雜音顯著減輕,患者胸悶、氣短、雙下肢浮腫等心衰癥狀明顯好轉。
據(jù)市中心醫(yī)院心臟診療中心副主任韓冰介紹,心功能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綜合征,被人形象地稱為“心臟里的惡性腫瘤”。典型的心衰病人可出現(xiàn)活動后呼吸困難、咳嗽、全身水腫、尿量減少等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心功能衰竭患者往往存在心室收縮的不同步,這是心臟泵血功能減損的一個主要原因。心臟再同步化技術(CRT技術)是通過安裝一種特殊的起搏器來恢復心室收縮的同步性,進而達到改善心臟泵血功能,治療心功能衰竭的技術。與普通的心臟起搏器安裝相比較,CRT技術操作較復雜,有一定難度,這也正是制約其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此項技術的獨立開展,使淮海經(jīng)濟區(qū)難治性心衰患者不出遠門就能解除病痛,為廣大難治性心衰患者帶來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