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wǎng) 徐州健康信息: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三減+三健,健康新動力”。疾控專家指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只有大家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增強健康意識,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促進公眾健康素養(yǎng)不斷提升,以實際行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那么,如何做好“三減+三健”呢?我們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減鹽篇
想要做到低鹽飲食,加工食品要少吃
近年來,“重口味對健康不利”的理念深入人心,但由于習慣使然,很多人落實在行動上依舊是重鹽重辣,怎么解饞怎么來。對此,徐州市腫瘤醫(y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高峰指出,高鹽食物是心血管疾病的禍根,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大多是因攝入食鹽過多引起的。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成人每天需要氯化鈉約為3—5克,如攝取鈉過多可造成體內水潴留,血管內壓力升高,阻力增大,使心臟負荷加重,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心衰、腎功能異常等難以治愈的疾病。
專家稱,《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于5克;至于兒童群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食鹽攝入量為:2-3歲幼兒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
鑒于此,想要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建議大家使用定量鹽勺,少用醬油等含鹽調味品,少吃高鹽包裝食品;學會閱讀食品營養(yǎng)成分表,外出就餐時最好選擇低鹽菜品。
需要提醒的是,食物中鹽的含量跟咸味并不成正比。
“烹調食物時加糖會掩蓋咸味,所以不能僅憑品嘗來判斷食鹽是否過量。”高峰表示,許多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咸味,但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如番茄醬、果醬等調味品,或是方便面、面包、餅干、話梅、薯條等方便食品及零食,又或是香腸、罐頭及肉類熟食等加工食品。他提醒,這些食品也要盡量少吃,從營養(yǎng)均衡的角度考慮,平時應選擇多吃新鮮的肉類、海鮮和蛋類。
減糖篇
奶茶甜品別多吃,小心掉入“甜蜜陷阱”
開心時分享糖果,逛街必買奶茶,聚會來塊奶油蛋糕,一邊追劇一邊品嘗著焦糖布丁和蛋撻……近些年,隨著美食花樣不斷迭代翻新,大家吃的“甜蜜食物”越來越多。殊不知,糖分一旦過分攝入后,將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
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副主任龐秋紅介紹:過多攝入糖與飲食質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吃糖過多會導致蛀牙、加速皮膚老化,增加糖尿病、痛風、心臟病、腎結石甚至多種癌癥的患病風險。因此,“減糖”行動勢在必行。
這里所說的“糖”,是指添加糖。據(jù)介紹,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單糖和雙糖,如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復合碳水化合物。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
龐秋紅指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添加糖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想要達成這個目標,生活中可以嘗試以下“減糖”妙招。
1、兒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2、嬰幼兒食品應避免人為添加糖;3、減少高糖類食品的攝入量,購買食品時要學會看營養(yǎng)標簽和配料表,重點關注添加糖、果糖、蔗糖等字眼。如夾心餅干、冰激凌、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4、烹飪過程少加糖或不放糖;5、在外就餐注意適量選擇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紅燒肉、拔絲地瓜、甜湯等含糖較多的菜品。6、用白開水替代飲料,在溫和氣候條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飲用1700毫升(約8.5杯)水,女性最少飲用1500毫升(約7.5杯)水。
減油篇
烹飪減少炒、煎、炸,適量攝油保健康
大家都知道油炸食品不健康,可一旦美味當前,往往很難管得住嘴。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由于長期攝入油脂類食物,很多人會出現(xiàn)消化道疾病,包括急性胃腸炎、胰腺炎、膽總管結石等;有些人因油脂攝入過多導致肥胖,還會增加高脂血、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徐礦總醫(yī)院營養(yǎng)科科長劉莉莉指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食用油是每天每人25—30 克,目前我國平均每天每人食用油攝入量仍高于推薦量,大多數(shù)的家庭存在用油超標現(xiàn)象。一方面,這與國人偏愛炒、煎、炸的烹飪方式及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有關;另一方面,如果經(jīng)常點外賣、在外就餐,脂肪攝入量難免會超標。
“按照國家標準,每人每天的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為了保證這個量,應該堅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總量。”劉莉莉建議,可將全家每天應該食用的烹調油倒入一個量具內,炒菜用油均從該量具內取用。如果一家3口,每人每天25克油,一桶油應該使用2個月。
另外,日常生活中想要成功減油,還要做到以下幾點:烹調食物時盡可能不用烹調油或用很少量烹調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燜、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烹調方法。炒菜之后記得控油。主食宜選擇不含油,少食用含油食物。不管是油條、油餅、炸糕、麻花、春卷、丸子,還是薯條、雞翅、炸雞腿,以及零食里的炸薯片、炸方便面等,以后都盡量少吃。
有人一聽說吃油多對身體不好,干脆就說“那就不吃油,全部吃水煮食物吧”,對于這種一棍子打死的想法,營養(yǎng)專家是不贊同的。
據(jù)了解,烹調油是提供人們所需脂肪的重要來源,而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具有保護臟器作用。同時,油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是我國居民維生素E的首要來源,還能提供必需脂肪酸。一旦必需脂肪酸缺乏,會引起生長緩慢、生殖障礙、皮膚損傷以及腎臟、肝臟、神經(jīng)和視覺方面的多種疾病。因此,完全不吃油也是不對的。
倡導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從源頭上預防慢性病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沒有不良嗜好、生活有規(guī)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不吸煙、不酗酒、心態(tài)良好、睡眠充足、講究個人衛(wèi)生、保持環(huán)境整潔等。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則是相反的行為模式,比如飲食不規(guī)律、經(jīng)常酗酒、長期熬夜、久坐不動等等。
徐州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長婁培安介紹稱,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逐步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公敵。臨床研究表明,長期高鹽、高油、高糖飲食易引起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問題,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如果長期血脂異常還會引起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腎性高血壓、胰腺炎、膽囊炎等疾病。為此,國家衛(wèi)健委啟動了“三減+三健”的專項行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三減”指減少鹽類攝入、減少糖類攝入、減少油脂攝入;“三健”指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婁培安科長指出,近年來,雖然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根據(jù)市疾控中心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我市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85%,糖尿病患病率為9.36%,血脂異常報告患病率為3.41%;超重、肥胖者分別占總調查人群的比例為36.31%、11.81%。此外,有43.93%的調查對象每人每天植物油食用量超過31g,超過膳食推薦食用油每天攝入量;有3.67%的居民食鹽食用量高于10g,超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每天食鹽攝入量的2倍。
“很大程度上來說,慢性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而我們倡導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化‘三減+三健’意識,就是希望公眾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健康的生活規(guī)律,關注和關愛自己的身體,從預防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入手,減少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從而以健康的姿態(tài)面對生活,以健康的體魄迎接工作。”婁培安如是說。
青少年篇
孩子家長齊努力
讓兒童青少年達到健康“三好”
除了倡導“三減三健”外,此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還將兒童青少年作為重點人群,要求各地結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和中小學生健康促進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識,廣泛宣傳“飲食好、運動好、睡眠好”的健康益處,引導兒童青少年爭做新時代“三好”少年。
那么,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說,如何才算做到飲食好、運動好、睡眠好呢?來看看徐州市疾控中心健教科科長錢穎給出的專業(yè)建議。
飲食方面,要求合理膳食,谷物為主,全谷物至少占到1/3,蔬果豐富、動物性食品(或者魚畜禽肉蛋)和堅果要適量,常吃豆制品,每天堅持攝入相當于300克鮮奶以上的奶制品(鮮奶、酸奶或奶酪等)。
進食習慣上主張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節(jié)食,不暴飲暴食,保持適宜體重增長。另外,需要家長做到的是少購買高油、高鹽、高糖零食。監(jiān)督孩子足量飲用白開水。
“想要做到運動好,主要是避免久坐,加強科學鍛煉。“錢穎說,家長要嚴格控制孩子每天看電視、電腦、玩電子游戲的時間,每日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引導孩子減少靜坐時間。鼓勵孩子每天進行1小時以上的中等強度及以上運動;鼓勵孩子多參加輕松愉悅的集體運動以及積極向上的體育比賽;培養(yǎng)其運動技能和興趣。
“良好睡眠對于促進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錢穎稱,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確保其作息規(guī)律、勞逸結合。比如,為孩子營造易于入眠的居室環(huán)境,讓其睡前放松心情,保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夜驚、早醒、白日嗜睡等情況,家長不必過于驚慌和緊張,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yè)機構進行咨詢,獲得專業(yè)幫助。
口腔篇
想要遠離口腔疾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從醫(yī)學上講,口腔健康的標準為:牙齒清潔(控制菌斑)、沒有齲洞(無未治療的齲洞)、牙齦顏色正常(粉紅色)、無疼痛感及無出血現(xiàn)象。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忽視了口腔健康,一般等有了口腔疾病才去醫(yī)院就醫(yī)。
在市口腔醫(yī)院牙周粘膜病科,一個小伙子正在接受檢查: “以前刷牙時經(jīng)常會刷出血來,我也沒當回事,但現(xiàn)在牙齒都活動了,唾液里也有血絲,我實在有點害怕了。”該科副主任醫(yī)師楊建光告訴小伙子,他是牙周病,需要采取牙周系統(tǒng)治療。
據(jù)了解,牙周疾病是發(fā)生在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的各種疾病。首先是牙齦紅腫、觸碰時容易出血,繼而出現(xiàn)牙齦萎縮、牙齒松動和移位,有時還會引起牙周溢膿、口腔異味,最后使牙齒脫落或拔出。牙周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
想要遠離牙周疾病、保持健康口腔,我們需要怎么做呢?楊建光稱,最簡單、最確切的方法就是“有效刷牙”。堅持做到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分別刷牙一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養(yǎng)成刷后不再進食的好習慣。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此外,建議大家減少吃糖次數(shù),少喝碳酸飲料,不抽煙。用餐、食用零食、飲用碳酸飲料后,應及時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殘渣,或咀嚼無糖口香糖,以降低齲齒產(chǎn)生的風險。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口腔疾病并進行早期治療。
很多人會問,洗牙會讓牙齒變松嗎?對此,楊建光表示,洗牙可能會造成輕微出血和短暫的牙齒敏感,但不會傷及牙齦和牙齒,更不會造成牙縫稀疏和牙齒松動,定期洗牙能夠保持牙周健康。建議每年定期洗牙(潔牙)一次。
骨骼篇
重視骨密度檢查,及早采取預防措施
強健的骨骼支撐著我們的身體,讓我們得以靈活地行走跑跳,但一個現(xiàn)實問題是,隨著年紀增長,人們的骨骼強度大不如前,很容易就出現(xiàn)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骨質疏松及骨性關節(jié)炎。
徐州市中心醫(yī)院骨科學科帶頭人馬超主任介紹,骨質疏松癥是全身性的疾病,特點是骨量減少、骨組織的微細結構破壞,導致骨頭“變脆”,容易發(fā)生骨折。我國大量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質疏松引起的。至于骨性關節(jié)炎,見于中老年人,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馬超認為,骨質疏松和骨關節(jié)病都是健康骨骼需要關注的內容,預防舉措越早開始越好。
注意合理膳食營養(yǎng),多食用含鈣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均每天至少接受20分鐘的陽光照射,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
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jīng)后,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
另外,要加強運動。“千萬不要小看了運動在防治骨質疏松癥中的重要作用。”馬超說,人體的骨組織是一種有生命的組織,人在運動中會不停地刺激骨組織,骨組織就不容易丟失鈣質,骨組織中的骨小梁結構會排列得比較合理,這樣骨質疏松癥就不容易發(fā)生??刹捎帽巢窟\動以增加腹肌與背肌的力量,或是四肢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
體重篇
經(jīng)常量身高稱體重,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
“我國目前已是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2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肥胖呈現(xiàn)出顯著年輕化趨勢,很多兒童青少年都成了小胖墩、小糖苗,存在明顯的健康隱患。”市中醫(yī)院內分泌科肥胖專病組組長孫平告訴記者,肥胖不僅影響美觀,而且是人們容易忽視的健康殺手之一,可引發(fā)多種疾病。
比如,肥胖者患冠心病、高血壓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肥胖易導致糖尿病、高尿酸、痛風、高血脂、脂肪肝的發(fā)生;體重過重,容易對膝關節(jié)造成損傷以及下肢靜脈曲張;嚴重肥胖還可能出現(xiàn)睡眠呼吸暫停,甚至可能發(fā)生猝死。對于兒童、青少年,肥胖會引起生長發(fā)育異常,可能出現(xiàn)性早熟、影響身高等。針對育齡期女性,肥胖很容易導致多囊卵巢綜合征,出現(xiàn)月經(jīng)紊亂、痤瘡、多毛。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屬于超重或肥胖,可以借助于體重指數(shù)來判斷。”孫平介紹說,臨床上常以體重指數(shù)(BMI)作為肥胖的判斷標準,以腰圍和腰臀比作為反映腹型肥胖的指標。體重指數(shù)=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據(jù)我國的標準,BMI(kg/m2)大于24為超重,大于28為肥胖。
她強調,想要保持健康體重,飲食運動是基礎。飲食方面,每頓主食要適量,暴飲暴食和節(jié)食均不可取。食物要多樣化,保持均衡的營養(yǎng)。避免油炸、腌制類食品。保持低鹽飲食。
運動方面,不同年齡段,運動的時間和強度都有所不同,可采取有氧與無氧結合。有氧運動可以有效降低內臟脂肪。每周運動4次以上,每次20至75分鐘。老年人運動要量力而行,建議每周至少3次平衡能力鍛煉和預防跌倒能力的活動,適量進行增加肌肉訓練。對于兒童青少年肥胖,要做好飲食控制、行為修正和運動指導。另外,建議保持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不充分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很容易造成肥胖。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